探访南昌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中宣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南昌
7月10日—11日,中宣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南昌,实地探访我市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昨日,来自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新闻社、江西日报、江西广播电视台等中央主要媒体和有关地方媒体的记者组成“联合采访团”,聚焦我市智慧农业、电子产品制造、装备制造等领域,实地调研采访各县区各部门各企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举措,并通过全媒体立体化传播,讲述高质量发展的“南昌经验”。
感受现代农业的智慧化发展
伴随着马达轰鸣声,两台装好秧盘的插秧机在田地中插下绿油油的晚稻秧苗;不远处的稻田里,收割机来回穿梭着,收割、脱粒、粉碎秸秆等工序一气呵成。
稻田边,布设了多个传感器的金属杆耸立着,实时监测着湿度、风速、降雨量、光照强度等数据信息;远方的监控室里,工作人员点击鼠标,稻田情况、设备轨迹,从土壤环境到长势分析,以及气温、湿度、风速等外部环境数据,都在大屏幕上一览无余……
“目前我们已经做到了水稻‘耕、种、管、收’的全过程机械化,正在向智慧化方向发展……”在南昌智慧大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万亩大田”边,公司董事长邹泰晖向前来调研的采访团记者们做着讲解。
随着技术的进步,从人扛牛拉的“六只脚”,到“四只脚”的拖拉机,再到不用下田的无人化智能操作,新时代的“种田人”已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种植方式,真正实现了不下地也能把田种好。
“作为中国粮食主产区之一,江西省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里,我看到南昌加速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决心。”中国新闻社记者刘力鑫说,智慧农业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从“会”种地到“慧”种地,也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探寻南昌传统制造行业转型升级路径
当前,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5G技术等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加快融合,从智能化改造到打破企业内部数字孤岛,再到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无人工厂等,智能制造成为传统制造行业转型升级的破题之举。
当采访团来到南昌凯迅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时,车间工人们正穿着防尘服,在各自岗位上忙碌,生产井然有序。凯迅光电主要从事四元系LED外延片、芯片和高效砷化镓太阳能电池外延片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航天、户外大屏显示、高清图像显示等领域。其主打产品LED芯片日产能可达5亿颗,太阳能电池外延片等产品已应用在航天器等装备上。
“能应用于航天器的产品一定拥有强悍的实力。因为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江南都市报新闻中心记者章娜说,她特别认同公司负责人提出的“既要注重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加强创新研发合作,又要注重把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效益优势”这句话,通过“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生产经营+人才支撑”生态链,形成完善的研发生态,为企业注入全新活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今年前5个月,我们的产量已近千万台……”南昌海立电器有限公司是我省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全球最大的空调压缩机智能工厂之一,在这里,采访团看到了信息化与自动化互联互通、深度融合的繁忙景象。
车间里,一辆辆AGV小车载着零部件,在仓库和生产线间来回穿梭;一条条机械臂有条不紊地进行装配作业;厂房内的中央MES电子显示屏上,原料厂家、产品型号、规格、排产等信息滚动播放……“对生产线和管理平台的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是制造业升级的必然路径,也是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的有效途径。”江西日报社时政中心记者朱嘉明说,“这几年,南昌正通过‘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智能化释放南昌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在江西佳时特数控技术有限公司里,采访团看到了南昌市装备制造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流程再造激发出的蓬勃发展动力——全程定位精度2微米、重复定位精度1微米的高速高精数控机床;采用MES系统(制造执行系统)对整个车间进行控制的“5G+智慧工厂”……
“一进门,我就被墙上挂着的36项专利证书震撼到了。再听到介绍说,国内有很多空调品牌的压缩机涡旋盘都是用佳时特生产的数控机床加工而来时,我看到了南昌在工业制造领域的实力。”江西广播电视台网络视听中心记者胡康林说。
(全媒体记者高学斌)
标签: